深度解读!气象数据赋能实体经济:“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创新应用落地

博主:admin admin 2024-07-01 22:00:47 479 0条评论

气象数据赋能实体经济:“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创新应用落地

北京,2024年6月17日 - 近日,中国气象局印发了《关于表彰2024年第一批“气象数据要素×”典型案例的通知》,由国家气象中心申报、大商所参与的“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应用试点案例成功入选。该案例充分发挥了气象数据的经济价值,为涉农、能源、制造等多个领域提供了风险管理新工具,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指数赋能风险管理

“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应用试点,以国家气象中心权威的温度指数为基准,通过金融创新手段,将天气风险转化为可交易的金融产品,为相关产业链条上的企业提供风险保障。

该项目的核心技术在于温度指数的构建。该指数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对我国20亿条气象大数据进行归纳分析,遴选哈尔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15个城市作为基准城市,构建了包括日平均温度指数(DAT)、月度累积平均温度指数(CAT)和反映温度偏离18℃的月度制热/制冷指数(HDD/CDD)等在内的多层次温度指数体系。

衍生品创新助力产业发展

基于温度指数,各试点项目开发了丰富的衍生品产品,包括指数保险、期货、期权等,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方案。

例如,广东省推出的“水产养殖温度指数保险+衍生品”,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因高温或低温导致的鱼虾死亡风险保障;湖北省推出的“茶叶寒潮指数保险+衍生品”,为茶叶种植户提供因寒潮冻害导致的茶叶减产减收风险保障;北京市推出的“果树寒潮指数保险+衍生品”,为果树种植户提供因寒潮冻害导致的果树受损风险保障。

典型案例引领示范效应

“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应用试点的成功落地,为气象数据赋能实体经济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其他行业领域的气象数据应用开创了先河。

中国气象局表示,将继续推动气象数据价值挖掘和应用,开发更多高质量的气象数据产品和服务,助力各行各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

案例亮点

  • **创新性强:**该项目首次将温度指数与天气衍生品相结合,为气象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开创了新模式。
  • **实效性高:**该项目已在多个行业落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示范性强:**该项目为其他行业领域的气象数据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未来展望

随着气象数据的不断积累和完善,以及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应用模式将进一步推广应用,为更多产业和领域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助力气象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总量指标不再是重点?业内呼吁转变关注视角

北京 - 近日,央行旗下媒体援引业内人士观点指出,我国应逐步淡化对金融总量指标的关注,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金融结构和质量的提升。这一观点在业内引发了广泛讨论。

长期以来,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等金融总量指标一直被视为衡量经济发展和金融运行的重要风向标。然而,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金融体系日益复杂,单纯依靠总量指标来判断经济形势和金融风险已显不足。

业内人士指出,金融总量指标往往滞后于经济运行,且容易受到短期因素影响,导致信息失真。例如,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为对冲经济下行风险,央行往往会采取降息降准等措施,导致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出现较快增长。但这一现象并不一定反映经济实际状况,反而可能掩盖潜在的金融风险。

此外,金融总量指标难以反映金融结构和质量的变化。例如,近年来我国金融杠杆率持续上升,但与此同时,金融结构也在不断改善,特别是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所增强。单纯依靠信贷规模等指标来判断金融风险,可能会忽略结构改善带来的积极影响。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应逐步淡化对金融总量指标的关注,转而更加注重金融结构和质量的提升。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 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金融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
  • 强化金融监管,压降杠杆率,防范金融风险。
  • 完善金融体系治理,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

转变金融指标考核导向,有利于推动金融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The End

发布于:2024-07-01 22:00:47,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益佰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